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小议摩擦力的教学探究

来源:中学物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,也是教学难点,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,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究、归纳,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

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,也是教学难点,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,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究、归纳,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。

一、在情境中引入课题

引入课题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成功地引入课题,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,还能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,把学生迅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。对于摩擦这一名词八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,但要想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,只有亲自进行探究和学习后,才能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和认识,因此,在教学中,有目的地创设一些相关教学情境,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,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
如:进行一次比赛,比一比谁的力气大,先请男生推举一名力气最大的选手,同时也请女生推一名,拔玻璃棒,看谁的力气大?(注:男同学握的玻璃棒一端擦有色拉油)比赛结果:男生输了,但很不服气,因为手太滑。(并举手示意,手上全是油)???学生总结:输的原因——摩擦力太小。

通过这一生动有趣的比赛,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,更重要的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,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产生原因。当学生知道摩擦力这个名词后,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叫摩擦力,并感受摩擦力的存在,这比教师直接给出更有价值,印象更深,理解也更透彻。

二、在实验中进行探究

探究性学习要经历7个要素:提出问题、猜想与假设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、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、分析与论证、评估、交流与合作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,并不是每一堂课、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这7个要素。一方面不符合探究教学的基本规律,而且欲速则不达;另一方面对各知识点的探究,7个要素只能有所侧重,且不可刻意求全,牵强,避免由于探究教学的形式化、僵固化,而失去它应有的活力,本节课中,可从下列几个方面有所侧重地进行培养,逐步推进到学生今后独立完成一定的课题探究。

首先,寻找依据,合理猜测。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,下一个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思考: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?

其次,合理设计,选择最佳。书中对于摩擦力的测量,信息快递中提出: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,使其匀速直线滑动,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。在具体实验中,大多数人都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:将甲不动,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乙向右匀速运动,这时,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摩擦力的大小。这种操作有两大难点:一是弹簧有伸缩,不好控制匀速;二是在运动中不便于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。采用如图2的装置: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乙不动,用手拉甲向左匀速运动,这种操作容易,且便于读数。通过进行比较?,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两种实验装置的优劣,由此可见,在实验设计过程中,学会进行合理设计,选择最佳的操作方案,可使实验成果更能接近真实,少走弯路。

第三,运用控制变量法,研究多因素课题。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只是一个,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,向同学们指出,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压因素都很复杂,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,我们只对某些猜想进行实验探究,如: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?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?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?把滑动变为滚动摩擦力是否变化?等等;要将这些问题都逐一解决,且需要考虑这么多因素,必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,这也是初中物理最常见和使用较频繁的一种方法。对于每个小组探究的一个猜想,得出的结论要有普遍规律,同时也为后面的交流提供有力依据。

三、在生活中应用知识

“从生活走向物理,从物理走向社会”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。物理知识好多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问题,经过科学研究、探索,总结出科学结论,再应用于日常中,为人类服务的。如: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,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,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,后来反复观察,反复研究,发明了摆的等时性。物理知识如果离开了生活,就显得苍白无用了,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,而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使用的天地,学生会认为这种知识是无用的,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。

四、小结

从传统教学模式演变为学生自主学习,实现新课标的培养目标,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,本节课在摩擦力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,首先采用创设情境的手段引入课题,吸引学生的兴趣;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——手,来感觉摩擦力,并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;通过猜想,明确探究目标,从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。在实验过程中,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探究内容,并交流、总结,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结论;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,及时巩固所学知识。
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物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wlzzs.cn/qikandaodu/2021/0513/877.html



上一篇: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战技能
下一篇:试论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

中学物理投稿 | 中学物理编辑部| 中学物理版面费 | 中学物理论文发表 | 中学物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物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